
又出事了!大宇造船玉浦船廠1名66歲工人被鏟車壓死
10月19日,位于韓國慶尚南道巨濟市的大宇造船玉浦造船廠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當天上午8時15分左右,玉浦造船廠某碼頭邊的一輛鏟車在行駛過程中,將一名合作公司(轉包企業)的工人碾壓致死,死亡員工年齡高達66歲。
據悉,駕駛鏟車的員工同樣來自轉包企業,鏟車在行駛過程中,駕駛員沒有發現在旁邊的這名員工,導致發生事故。
巨濟警察署以及韓國雇傭勞動部統營支廳正在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重點調查鏟車司機在駕駛過程中是否遵守了安全規范。
這也是大宇造船今年以來發生的第二起安全死亡事故。今年3月25日下午1點40分左右,玉浦造船廠某碼頭的一座起重機在進行電纜維修作業時,正在地面作業的一名53歲的合作公司(轉包企業)工人被從60米高處墜落的電纜和鐵制插座擊中頭部而死亡。
韓國從2022年1月27日起開始施行《重大災害處罰法》。該法案規定,員工因工死亡時,雇主或經營責任人將被處以1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10億韓元以下罰金,或者并處有期徒刑和罰款;負有責任的法人代表或機構也將被處以50億韓元以下的罰金。這一法律是在韓國政府反復強調要嚴格落實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的背景下出臺的。
據悉,轉包企業工人安全事故的迅速增長已成為韓國造船業面臨的嚴峻問題。從2017年1月到目前,韓國造船業共發生工傷死亡事故57起,死亡66人。其中,轉包企業工人發生工傷死亡事故40起,死亡48人,死亡者占比高達73%。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韓國大型船企為了降低成本、提高雇傭靈活性,越來越依賴轉包企業工人,導致在船企從事一線生產的工人絕大部分是轉包企業的員工,但與正式員工相比,轉包企業員工不僅工作強度大,而且薪資相對更低,就業保障和安全培訓也更少。但大型船企為了在發生工傷事故后避免法律上的直接責任,減少工傷保險的負擔,仍然不斷擴大使用轉包企業工人。(王楚)
